您是否一直苦心研究敏捷流程却苦于没有机会和其他敏捷实践者面对面交流?您是否在敏捷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种问题却没有找到高手指点?现在机会来啦!我们诚意邀请您参加2014高端敏捷话题系列沙龙,本期沙龙主题——“Scrum at Scale及敏捷需求分析”,本次活动完全免费,名额有限,额满为止;每家企业限报3人。
话题概要
Jeff和Ken在创建Scrum框架之初,就确保Scrum框架的各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工作,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近期,Jeff发表了他对Scrum at Scale的研究结果。他通过数年的敏捷实践发现,自上而下的实施Scrum很难奏效。相反我们应该将应用域划分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按照模块的优先级,提炼和运用各自的Scrum最佳实践。
今年夏天Jim和Jeff关于Scrum at Scale进行了深入的探讨。Jim将在中国敏捷社区和大家分享如何从企业的各个层面以面向对象的模型放大Scrum。以面向对象的Scrum框架,意味着把Scrum应用域按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各个模块以目标即各自需要完成的功能统一为整体,在各个功能模块中应用不同的具体解决方案。
该话题将包括以下信息:
-
自上而下实施Scrum VS Scrum at Scale
-
跨部门,项目,产品,业务领域的‘Scrum at Scale’应用
-
Scrum at Scale成功案例分享
另外一位分享嘉宾Martin Chen,将与大家分享从愿景到用户故事:敏捷开发需求分析。敏捷开发一直缺少结构化的需求分析方法。复杂的诸如UML等重型过程显然已经不适合敏捷开发的快节奏了,但是凭空拍脑袋写出来的用户故事效果如何呢?遗漏需求,颗粒度不统一,难以估算,发布后不符合客户需求……本讲座将介绍一种在实战中发现的敏捷需求分析方法,能够从非常“虚”的用户愿景开始,通过分析互相关联的数据和操作,最终无遗漏地将系统拆分为颗粒度在4~5天左右的用户故事。在引入这种方法之前,讲师所进行的敏捷估算课堂练习中,同一个任务曾出现6 vs.80人天的巨大差异;而引入这一分析方法后,60%的任务仅需要一轮5分钟讨论就能估算,且颗粒度均保持在5天左右。